首页     |    公司简介     |    业务范围     |    家政员信息     |    家政动态    |    常见问题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范围:
           保姆         |    月嫂        |    护工   |
           小时工 |   保洁服务   |   管道疏通   |
           搬家货运   |   单位日常保洁

服务流程

通过电话咨询预定:约定面试时间

签订服务合同:保障雇佣双方的合法权益,合同里有注意事项和提示.


家政服务员正式上岗


完善的督导服务:公司定期回访雇主满意度及家政员的工作状况.
 
常见问题 更多>>
· 仁和家政保姆服务如何收费?
· 雇主需知
· 有没有本地住家保姆
· 仁和家政的具体位置?
· 四川保姆为什么很少
· 昌平家政保姆都来自于哪个地区
 
 
家政动态
 

昌平 褪尽铅华话鼓楼(组图)

发布时间:2013-08-21    阅读次数:
 


                                 

                                                            旧时的鼓楼资料片

                               

                                                              现在的鼓楼大街。

                               

                                                日伪时期昌平街景资料片。



  年9月至11月,100多名工人奋战2个月,至此,具有557年历史的谯楼从昌平人民的视野中消失了。


  今年78岁的何瑞兰老人打小就生活在鼓楼西街附近,“鼓楼在解放前就是昌平的商业圈,买卖商铺都集中于此。鼓楼的东侧就是集贸市场,清晨为柴草市,辰时为粮市,四周的乡民在这里出售农产品或是上山收割的柴草等,换点儿钱再从街上购买些生活用品。其东南角有同兴斋糕点铺、清真斋饭铺;东北角有黑白铁作坊;东南角有烧饼铺;西北角有麻铺、杂货铺、布铺等。此外,鼓楼下还兼有劳务市场的功能,很多贫苦无业的人清晨到此‘上市’,寻短工做。”


  文物专家邢军是老昌平人,在他的记忆里,改革开放前的鼓楼东大街多是深宅大院,建国后出现了服装厂、衡器厂、农机厂,鼓楼西大街则以商业为主,百货、日杂、副食、书店、理发等一应俱全。“建国后在对西街进行改造时,中段北侧施工中还出土了二十多斤窖藏咸丰铁钱,这足可以证明这是一条有商业传统的老街。”邢军说。


  鼓楼被拆后,昌平的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幼,无不摇首感叹,许多人从空荡荡的鼓楼遗址上走过,都会浮想联翩,直至王锦思先生将从日本购买的昌平鼓楼老照片无偿捐赠给昌平区档案馆后,昌平人才一睹鼓楼当年模样。


  这张弥足珍贵的钟鼓楼老照片,是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时拍照的,照片为11×15cm,照片的左侧有一张日文说明标签,经翻译为:据说昌平县原来叫永安城,官府从白浮围城迁移至此。有名的明十三陵位于县城的北部,据此有5公里。明代设计有东西后街,城墙是长方形,周长有10里,其中南北有2里,附有东西北三个城门及南部的小城门,这就是当时的谯楼,落款是“亚东印刷”的字样。


  百年过去,昌平古城已不复当年模样,许多遗址也在历史的打磨下消失不见,后人也只能在文字记载或者史书中,穿越千年的时光,遥想“前世”昌平的景象。


  昌平是座古城,史称“永安城”,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对于一座老城来说,留下点遗迹实属不易,空闲的时候,笔者常会沿着大街游游走走,在想象中,实地感受当年的历史景象。


  最让昌平人念念不忘的是钟鼓楼,其“年纪”与昌平城相近,当年其位置就在昌平城的中轴线上,1971年被夷为平地,古迹至此不复存在。


  永安城谯楼,民间俗称为钟鼓楼或鼓楼,自明天顺二年动工兴建,历时一年有余,于天顺三年竣工。据昌平史书记载:楼高六丈余,三层基座,下层呈城堡状,四面均开拱券门,彼此相通。基座上两层谯楼。楼上设有铜壶滴漏。谯楼的东南、西南二角建有小亭,分置更鼓、铜钟,每天击鼓报时。


  钟鼓楼的东北角还砌有2尺宽的无栏杆砖阶,供人上下。如遇敌情或城中失火,皆以鸣钟为令,按照南三、北四、东五、西六的规矩,或集合队伍出兵拒敌,或召集民众,救火解难。这个规矩自谯楼建成至拆除,城中百姓始终自觉遵守。谯楼为歇山顶,双檐叠出,七层斗拱,四脊八岔。主脊的东、西两端饰有吞脊兽,四角副脊上各有七尊守护神,檐头瓦当上皆有字,非福即禄。檐下四面悬挂木匾,其额南曰云天咫尺,北曰皇陵形胜,东曰海山一览,西曰华夷雄镇。据昌平老辈人回忆,谯楼在被拆前,一直是昌平城的商业中心,其周边店铺云集,且每有重大事件官府皆在谯楼及三个城门上张贴布告。


  据传,昌平鼓楼的建成是天寿山守备廖镛的功劳。原来,永安城落成后,按照当时建城的规矩,城的中心应有一座谯楼,但因永安城既是兵营,亦是县城,驻军与县衙各有职守,互不干涉,故此事多年未曾议及。直至天顺二年,廖镛自皇陵巡查归来,甫进西门,即可直接望见东门,停立城中心的十字街头,举目四望,各方皆收眼底,他思忖:永安乃军民混居之城,作为驻军之城,此处应有屏蔽,不能一望尽收,毫无秘密;日后陵卫续设增多,兵将势必与更众,倘若遇警,军队调动单凭信马恐怕来不及,此处应有指挥台,一令即出,转瞬四方兵马皆出,方不致误事。此外作为民居之城,昼夜应让百姓知道


  辰、更次,方便出行、开市、耕作。何不建一座谯楼,可收一举三得之功。经过一番思虑,他就向朝廷奏请建造谯楼。其时正值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不久,他对自己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被蒙古瓦剌部落俘获,沦为阶下囚的痛史刻骨铭心,对加强北京边防军事设施的建设不遗余力,当即批准了廖镛的奏章。


  斗转星移,现存于昌平公园内的石刻园中的石门额“谯楼”匾,是唯一还与鼓楼有关的实物遗存。该匾额为汉白玉石,长约6尺,高2.7尺,上书“谯楼”两个大字。笔锋苍劲有力,每个字约2尺见方,没有署名、印章,左边题有“大明天顺二年五月日”字样。


 


  据史料记载,昌平鼓楼历经了明、清两代,清末时已残破不堪,1931年进行了重修,但此次重修,实则是对文物极大的破坏。1931年,当时的县长张树森出面募捐,打算重修鼓楼。但由于吏治腐败,全县各界人士的捐款用在工程上微乎其微,于是工程承包商乘机偷梁换柱,所用砖石皆是从东西南北四座城楼上拆下来的,并将鼓楼中的金丝楠木偷换成了东北黄松,再转手倒卖,发了横财。此外,四座城楼被拆后,也只在原址上各建了三间平房,敷衍了事。民国重修后的鼓楼保留了城堡式的砖石基座,上面建了5间砖木结构的大殿。由于当时钟表已较流行,铜壶滴漏遂弃置在鼓楼北面的砖梯旁。据文物专家邢军介绍,钟鼓楼的钟,周身均铸有昌平所有村庄的名称,解放后此钟还被有关部门用作开大会时报时用,上世纪60年代,该钟被送交北京古钟博物馆收藏。


  1971年夏末,因鼓楼附近接连发生了几起交通事故,北京市拨款14000元,责成昌平镇房管所将鼓楼拆除。
本文来源:京郊日报




拨打本站免费咨询电话:010-89742601 ,我们将为您详细咨询解答昌平家政服务
公司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鼓楼南街工行北侧胡同 联系电话:89742601 手机:13716974645
京ICP备13018437号-2